斯巴达克同盟的拼音、解释、组词
斯巴达克同盟的简介:
sī bā dá kè tóng/tòng méng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 AI解释
《斯巴达克同盟》这个词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正式术语或概念,可能它是指与斯巴达克斯起义相关的某些内容。根据历史记载,斯巴达克斯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到前71年之间,是古罗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是一位角斗士,在这次起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斯巴达克起义简述
斯巴达克起义最初起因于角斗士们被强迫参与残酷的娱乐活动以维持罗马贵族的奢侈生活,他们试图逃脱并开始了一次大规模反抗行动。起初起义人数较少,但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奴隶和自由民加入其中,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广泛的同盟或联盟。
造句
- 虽然历史上关于斯巴达克的具体事迹已所剩无几,但他领导下的那场奴隶起义仍然激励着人们反抗不公。
- 斯巴达克起义成为了一段传奇历史的一部分,并被后世多次提及和改编成文学作品、电影等。
- 在《罗马帝国的兴衰》这部著作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斯巴达克同盟从一开始的小规模抗争到最终发展为大规模奴隶解放运动的过程。
- 斯巴达克斯这个名字成为了勇气和反抗精神象征的一部分,在许多文化产品中被用来代表斗争与正义。
- 尽管罗马军队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斯巴达克起义的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世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请注意,这里的“造句”是基于对斯巴达克斯起义的理解和文学创作中的常见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并不是直接取自历史记录。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主题相关的词汇或概念。
分词解释
斯
sī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巴
bā
1 粘结着的东西:泥~。锅~。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锅了。~结别人。3 贴近:前不~村,后不~店。4 盼,期望:~望。5 张开:~着眼睛。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8 词尾,读轻声:尾~。嘴~。9 大蛇:~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10 气压的压强单位。11 压强单位。12 姓。
达
dá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克
kè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盟
méng
1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2 指结拜弟兄:~兄。~弟。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4 发(誓):~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