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蹷的拼音、解释、组词
起蹷的简介:
qǐ jué
1.春秋时,虢太子死,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因以"起蹷"谓使死者复生。
1.春秋时,虢太子死,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因以"起蹷"谓使死者复生。
- AI解释
《起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词汇,可能是输入错误或者古文中较为特殊的用词。考虑到“起”和“蹷”的意思,这里尝试为您解析并假设其可能的含义与用法。
- “起”:指站立起来,开始行动。
- “蹷”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直接使用,但在古代文献或方言中,“蹷”有时是“蹶”的异体字,表示跳跃、颠簸等意思。有时也可能有轻微的震动、不稳定的意思。
综合上述信息,《起蹷》可能解释为:站立起来并表现出某种不稳定的姿态或动作;从坐或躺的状态迅速站起。当然,这种理解是基于对词语部分含义的推测,并非标准释义。
以下提供五个基于上述推测意义的造句(以“起蹷”作为动词使用):
- 小狗被主人突然唤起,显得有些慌张地起蹷。
- 风一吹,树枝轻轻起蹷,发出沙沙的声音。
- 他刚从梦中醒来,身体还在起蹷不定。
- 夜晚的微风让窗帘起蹷,带来了一丝凉意。
- 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迅速而有力,使得整个舞台都似乎在起蹷。
请注意,“起蹷”作为一个词语,在现代标准汉语词典中可能无法查到确切释义。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是基于对“起”与“蹷”的各自含义的推断。如果您有具体的语境或出处,能提供更多信息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
分词解释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