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绢的拼音、解释、组词
问绢的简介:
wèn juàn
1.《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1.《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 AI解释
《问绢》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或文学术语,但从其构成来看,“问”字往往涉及到询问、查访之意,“绢”是一种传统的丝绸制品,在古代通常用于赋税征收等。因此,《问绢》一词可能特指某个与询问丝绸相关事务有关的事件、故事或是制度。
在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问绢”的例子是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的一桩案件——“海瑞问绢案”。海瑞作为一位直言敢谏的官员,在调查地方官员贪污问题时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关赋税征收的情况。这里所提到的“绢”,实际上是指当时的一种实物税,即农户需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而“问绢”则是指海瑞在调查案件过程中,对绢这种实物税收制度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询问和核实的过程。
以下是五个关于《问绢》或类似情景的造句:
- 在这次审计中,审计人员对所有的财务记录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并且特别对那些涉及问绢问题的地方进行了详细询问。
- 海瑞在处理问绢案件时,展现了他不畏权贵、追求公正的精神风貌。
- 每年春耕前,地方官府都要进行一次对农民缴纳绢税情况的问绢仪式,以确保赋税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 尽管时代已经改变了,但“问绢”一词仍然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某项政策或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过程。
- 由于古代丝绸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因此在《问绢》的故事中,丝绸往往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