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莸的拼音、解释、组词

熏莸的简介:

xūn/xùn yóu
1.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熏,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 AI解释

词语“熏莸”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主要用来形容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或环境。其中,“熏”指香气,多用于比喻正面、积极的事物;“莸”则是一种植物,其气味不佳,常被用来代表负面、消极的事物。因此,“熏莸相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两种对立的事物混在一起的情况。

详细解释

  • :这里特指香木或香料燃烧后散发的香气。
  • 莸(yóu):一种植物,其根和果实都具有强烈的恶臭味。在古代,人们常用这个词比喻人品恶劣、行为败坏的人或者环境。

成语用法

“熏莸相杂”可以用来形容好的事物与不好的事物混在一起,或者用于表达不同性质或品质的人或事在同一环境中共存的情况。

造句示例

  1. 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正直廉洁的官员和贪污腐败的现象并存,真是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
  2. 老师们常讲:“熏莸相杂,善者不立。”告诫我们要远离不良影响,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这种环境中,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互相影响,真担心孩子们会受到熏莸相杂的影响而走上歧途。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注重保持“熏”(正向文化)与去除“莸”(负面行为)并重的原则,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5. 每天和那些勤奋上进的朋友在一起学习交流,自己也渐渐被熏陶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相反如果总是待在那些消极的环境中,自己也会变得消极起来。这正是“熏莸相杂”的现实写照。

以上句子通过具体情境的应用,展示了“熏莸”这一成语在现代语言中的使用方式及其深层含义。

分词解释

xūn,xùn

1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染。~陶。~制。利欲~心。2 火烟上出:~蒸。3 气味刺激人:臭气~人。4 暖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