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骚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米骚动的简介:

mǐ sāo/sǎo dòng
1918年夏,日本因米价暴涨而引起的群众暴动。以富山县渔民的斗争为开端,不久即席卷全国。群众捣毁米店,有些地方还爆发矿工和农民暴动。斗争持续五十七天,参加者达数百万人,最后被政府镇压。

  • AI解释

在当前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米骚动”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常用的词汇,因此可能存在误解或者它可能是一个特定情境下的表达。如果“米骚动”的表述来源于某个特定领域、地区或者是某种语言中的误译或创造性的描述,那么其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准确地提供解释和造句,我假设这个词语可能是指“关于粮食价格波动引发的市场动荡”或者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思:“米骚动”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可以被拆解为两个部分,“米”指的是大米,一种常见的主食;“骚动”意指混乱、波动或激烈变动。因此整体来看,“米骚动”可能用来描述由于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的市场混乱或社会不稳定。

  2. 背景意义:在实际中,这种表述更多可能是比喻或借代,指代由于粮食(特别是大米)市场价格波动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货膨胀压力、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社会情绪变化等。

造句

  1. 最近“米骚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都在寻求稳定粮价的措施。
  2. 面对国际市场上“米骚动”的趋势,中国已经提前采取了多项策略以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3. “米骚动”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更可能波及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
  4. 在这次“米骚动”中,一些国家选择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土农业生产者,但这也加剧了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5.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米骚动”,许多家庭开始储备更多的大米和其他谷物产品。

以上就是对假设中的词语“米骚动”的解释及五个造句。请注意,如果该词汇有其他特定含义或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于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

分词解释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大~。稻~。~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3 姓。

sāo,sǎo

1 动乱,扰乱,不安定:~乱。~扰。~动。2 忧愁:“离~者,犹离忧也。”3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体。~人。~客。风~(❶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❷指妇女举止轻佻)。4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货。5 同“ 臊 ”(sāo ㄙㄠ)。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