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纹的拼音、解释、组词

绳纹的简介:

shéng wén
1.古代陶器的一种纹饰。用缠有绳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中国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的陶器常有这种纹饰。

  • AI解释

《绳纹》并非一个正式使用的词汇,可能是对某种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述或误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绳纹”通常指代一种陶瓷器表面装饰的技法,指的是通过用绳子或其他工具在陶土上压出纹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而在日本考古学界,则有一个特指的概念“绳纹”,用来命名该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绳文时期(约公元前10,500年-公元前300年至前200年间)以及这种文化的遗物。

绳纹的详细解释

1. 文化历史背景: - 在日本,绳纹指的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 - 绳纹陶器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发现之一,因其表面被压出类似于绳子缠绕的图案而得名。

2. 特点与工艺: - 装饰技法: 绳纹主要通过用细小的竹竿或其他工具在未干的陶土表面上进行压印来形成。 - 色彩: 原始阶段的绳纹多为自然状态下的红色或棕色,经过烧制后通常呈现出灰白色。 - 器型多样: 包括碗、壶、罐等日常用品,其中以壶和坛最为常见。

造句

  1. 这件文物上清晰可见的绳纹图案揭示了它属于日本绳文时期的特征。
  2. 绳纹陶器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3. 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绳纹时期彩陶碎片,为研究该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4. 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些古老的绳纹图案依然充满创意灵感。
  5. 在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包括复原和展示这些珍贵的绳纹陶器在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分词解释

shéng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5 姓。

wén,wèn

1 丝织物的文理,物件的文理:~理。~饰。条~。水~。指~。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