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不破注的拼音、解释、组词

疏不破注的简介:

shū bù pò zhù
1.谓对于儒家经典的疏通阐发不突破原注的界说。

  • AI解释

《疏不破注》这个词出自古代中国学术研究和解读经典文献的传统,具体含义为:在对古文进行笺注、解释时,应当尊重前人的注释和解释,不应轻易推翻或更改。简单来说,就是指对已有的权威解释不应轻易质疑或反驳。

详细解释

  • :指的是对古代经典著作的详细注解或阐释。
  • 不破注:在进行注解、阐释时,应当尊重前人的解读,不可随意改动或否定这些已有观点。

这一原则强调了学术研究中的一种严谨态度和尊敬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或解释时,后人通常会持有敬畏之心,避免轻易推翻已有的结论。

造句

  1. 在古文研究方面,我们应当秉持《疏不破注》的精神,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
  2. 翻译古代文献时,要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不要轻易修改或改变原文的解释。
  3. 当遇到不同的学术观点时,《疏不破注》提醒我们谨慎对待,不宜轻率否定他人的研究结果。
  4. 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疏不破注》,尊重历史上留下的经典定论。
  5. 古典文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疏不破注”,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分词解释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碎,不完整:碗打~。~灭。~旧。~败。~落。~陋。~颜(转为笑容)。~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2 分裂:~裂。~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土。3 使损坏:~坏。~损。4 超出:~例。~格。5 花费,耗费:~费。~财。~产。6 打败,打垮:~阵。~门。攻~。7 揭穿:~案。~译。~获。

zhù

1 灌进去:~入。~射。大雨如~。2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3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4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5 记载,登记:~册。~销。6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7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