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的拼音、解释、组词
父慈子孝的简介:
fù cí zǐ xiào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父亲慈爱,儿女孝顺。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1. 父亲慈爱,儿女孝顺。【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模范家庭的最佳写照。
1. 父亲慈爱,儿女孝顺。《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父慈子孝》是一个成语,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想状态。"父慈"指的是父亲应以慈爱、温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而"子孝"则是指子女应当尊敬、顺从并感恩自己的父母。这四个字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详细解释:
- 父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出慈祥、关爱和教诲的态度。
- 子孝:子女对父母应表现出尊敬、顺从和感恩的情感与行为。
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的,它强调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互敬互助的精神,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文化里,“父慈子孝”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
造句:
- 在这个和睦的家庭中,父亲总是以慈爱的态度与子女交流,而孩子们则对他言听计从,父子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
- 父母以身作则,展现了“父慈子孝”的典范,使得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 为了维护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尊重彼此,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 小明和他的父母关系非常和睦,他时刻铭记着“父慈子孝”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
-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父慈子孝”的概念被广泛强调,它不仅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词解释
父
fù,fǔ
1 爸爸,母亲的丈夫:~母。~辈。~子。~兄。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舅~。
慈
cí
1 仁爱,和善:~爱。~善。~悲。~祥。仁~。~和。~眉善目。2 特指“慈母”,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闱。~颜。~命。3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子~孙。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孝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