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版牍的简介:

bǎn dú
1.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 AI解释

《版牍》,这一词源于古代,主要指的是书写或刻写文字用的木片。在历史文献中,“版”和“牍”常常被合称为“版牍”,它们是早期文书处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 :通常指的是一种平直而较薄的木板,用于书写或雕刻文字、图案等。
  2. :形状略长而扁平,类似于现在的木片或小木块,常用来作为书写材料。《说文解字》解释为:“牍,书版也。”

造句

  1. 在那个没有纸的时代,官员们往往使用版牍来记录重要的政务信息。
  2. 古代的学者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版牍上进行著述和研究工作。
  3. 考古学家从古代遗址中发掘出许多保存完好的版牍,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重要线索。
  4. 通过分析不同朝代的版牍书写风格与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
  5. 尽管现代已经不再使用版牍作为主要的文字载体,但它依然是研究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之一。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版牍》在古代文献记录和传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分词解释

bǎn

1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书。活字~。底~。修~。2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再~。~本。出~。~权。3 报纸的一面:头~头条重大新闻。4 打土墙用的夹板:~筑(筑土墙)。5 户籍:~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辽阔”)。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