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简介:

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一招手就过来,一挥手就离去。比喻随时听众召唤。也比喻指挥自如。

  • AI解释

词语“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体现了对于某种关系或事物控制力的理想状态。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能够轻易地调动与管理的人或者资源,暗示了一种极大的影响力。

详细解释

  • 招之即来:当召唤或需要某人或某物时,这个人或物会立即到来。
  • 挥之即去:当不再需要某人或某物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可能是某种命令或是不作为),使其离开或者不再出现。

这句话反映了在特定情境下对人的操控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绝对性和灵活性。它常常被用于描述领导者、管理者或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人物所拥有的特质和力量。

造句

  1. 如果你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你就能够在团队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
  2. 在这场演出中,导演对演员的掌握可以说是达到了招之即来的地步,但又不失其掌控自如的能力。
  3. 创业者需要具备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脉关系网络,以便在关键时刻获得支持或帮助。
  4. 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 在这场辩论赛中,辩手们不仅要有说服力强的论点,还要具备随时调动情绪的能力,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请注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描述,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实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道德与法律的约束。

分词解释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就是:知识~力量。2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 就,便:黎明~起。4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5 靠近:不~不离。6 到,开始从事:~位。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

huī

1 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2 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3 散发:~发。发~。~斥(奔放)。4 指派,命令:指~。~军。~师。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