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萤的拼音、解释、组词

拾萤的简介:

shí/shè yíng
1.晋车胤少时家贫,点不起灯,夏天夜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利用萤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后以"拾萤"喻勤学。

  • AI解释

拾萤》,这是一个与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相关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读书而刻苦求学的人。故事源于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叫车胤(yìn)的人物。

据史书记载,车胤在少年时家境贫寒,没有充足的蜡烛来照明夜读。他发现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微弱光芒可以用来借光看书。于是,车胤用白绢布缝制了一个袋子,把许多萤火虫装进去,利用这些微弱的光亮阅读书籍。这就是“囊萤”的由来。“拾萤”与“囊萤”合用时,则是指通过捡拾地上的萤火虫(尽管现实中直接捡拾不太合理,但此处特指此成语)而获得读书的机会。

造句:

  1. 他出身贫寒,为了读书,常常在夜晚拿着一个布袋去外面捡拾地上的萤火虫来照明学习。
  2.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车胤依然勤奋好学,他的“拾萤”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者。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心向学,“拾萤”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4. 他把教室当作自己的图书馆,在每个夜晚利用捡来的微弱光芒进行学习,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5. 车胤的故事启示我们:“拾萤”不仅仅是古代学子的精神象征,也是现代人面对困难时的激励源泉。

需要注意的是,“拾萤”是一个成语或者故事的名字,并非实际存在的行为。在使用这个词语时,重点在于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刻苦求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分词解释

shí,shè

1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2 收,敛,整理:收~。~掇。3 “十”的大写。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yíng

1 〔~火虫〕昆虫,黄褐色,尾部有发光器。2 〔~石〕矿物。具有玻璃光泽,受光或受热后常能变色,亦称“氟石”。3 (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