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口之泽的拼音、解释、组词

手口之泽的简介:

shǒu kǒu zhī zé/shì
1.谓父母手汗﹑口液的润迹。语出《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 AI解释

词语“手口之泽”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或成语词汇,因此在传统汉语中并未被广泛使用。它似乎是由“手泽”和“口泽”两个概念组合而成。“手泽”多用于形容长辈对后辈的教导和影响,而“口泽”则可能指通过言语传授的知识、教诲等。

  1. 手泽:一般指的是长辈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留给晚辈的影响或痕迹。例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常常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这就是一种“手泽”的体现。
  2. 口泽:通常用来形容师长或长辈通过言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经验或教诲等。

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手口之泽”可以理解为通过亲身示范和口头教导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下来的知识、教诲或者影响。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更加侧重于描述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教育过程,包括了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内容。

造句

  1. 为了传承家族的精神财富,老一辈的成员经常讲述祖上创业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的经验,这就是一种“手口之泽”的体现。
  2. 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理解原理,这种亲身示范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就是“手口之泽”。
  3.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父母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给孩子们留下了宝贵的“手口之泽”。
  4. 爷爷退休后常常向我讲述他年轻时的生活经历以及一些传统的处世之道,这种言传身教就是典型的“手口之泽”。
  5.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不仅亲自参与了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过程,还通过各种方式分享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使这些智慧得以传承下去,这就是一种“手口之泽”。

请注意,“手口之泽”的表述可能并不常见,上述解释为基于其构词特点进行的一种延伸理解。

分词解释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é,shì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 洗濯。5 汗衣,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