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1733-1818)的拼音、解释、组词

翁方纲(1733-1818)的简介:

wēng fāng gāng (1733-1818)
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左迁鸿胪寺卿。工书法,正楷学欧阳询、虞世南,法度谨严,亦善隶书、行草。又精金石考订。其诗宗江西派,倡“肌理说”。著有《两汉金石记》、《复初斋诗集》、《复初斋文集》、《石洲诗话》。

  • AI解释

翁方纲(1733-1818)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字正三、松雪,号玉照、苏斋等。他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诗文与书法,在金石学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其著述丰富,《两汉金石记》是他重要的学术成果。

详细解释:

  1. 生平:翁方纲出生于清雍正年间,成长于乾隆时代。他的官场生涯较为顺利,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2. 文学成就: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主张文以载道的思想,并且在桐城派中颇有影响。著有《复初斋文集》、《两汉金石记》等著作。
  3. 书法艺术:翁方纲在书法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清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古朴典雅,尤以碑学著称。
  4. 学术研究:除了文学和书法,翁方纲在金石学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两汉金石记》一书就是其学术成就的重要体现。

造句:

  1. 翁方纲不仅是著名的文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
  2. 在乾隆年间,翁方纲因其卓越的文学才能而被朝廷重用。
  3. 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字的重要资料。
  4. 作为“清四大书家”之一,翁方纲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
  5. 博学多才的翁方纲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成就。

分词解释

wēng

1 老头儿:老~。渔~。“塞~失马,焉知非福”。2 父亲:“家祭无忘告乃~”。3 丈夫的父亲:~姑(公婆)。4 妻子的父亲:~婿。5 姓。6 鸟颈毛。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gāng

1 提网的总绳。2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目。~要(➊提纲;➋概要)。3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生辰~。4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5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