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谏的简介:
nà jiàn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接受规劝、谏言。《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䃅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词语《纳谏》的解释
纳谏:指接受和采纳臣民或下属的意见、建议。其中,“纳”意为接纳,包容;“谏”则指劝告、进言。这一词语体现了古代君王或领导者的明智与谦逊,表示愿意听取不同意见,以促进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及社会的进步。
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通过纳谏而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例子。他注重听取大臣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能够接受批评,从而使得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一。
造句
- 古代君王常常以纳谏为荣,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其胸怀广阔,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
-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他鼓励官员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承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纳谏的机会。
- 在公司的管理层会议上,张经理强调了纳谏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发言,共同促进团队的发展。
- 当领导面对下属提出的批评或改进建议时,不应表现出不悦,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考虑这些建设性的意见。
- 历史上很多成功的领导者都是通过广泛纳谏、包容不同声音来达到决策更为公正合理的目的。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纳谏”这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它时也能更加贴切和恰当。
分词解释
纳
nà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