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诏的拼音、解释、组词

衣带诏的简介:

yī/yì dài zhào
1.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藏于衣带中的密诏。汉末献帝时曹操等窃权,献帝想私下除掉他们,下密诏藏于董承衣带中,事泄,承被杀。见《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

衣带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秘密文书形式,主要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皇帝将手书的密旨缝于臣子所穿衣服(通常是内衣)的衣带内。这种方式被用作一种传达机密信息或指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面临可能泄露国家机密或个人安危的情况下。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用于传递秘密命令、紧急指示或者特殊信息。
  • 背景使用:多出现在战时或者是皇帝认为有必要迅速且秘密地将某些机密指令传达给特定官员的情境下。
  • 保密性:因为这种传递方式通常只有收件人及其直接相关的人知晓,所以能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紧急性的实现。

造句

  1. 在历史剧《大明王朝》中,为了秘密传达平息叛乱的指令,皇帝特地将衣带诏缝于心腹大臣的内衣之中。
  2. 传说岳飞曾收到过宋高宗通过衣带诏的方式下达的战略指示。
  3. 面对敌人的突袭,诸葛亮利用了衣带诏,迅速地向前线将领传递了退兵命令。
  4. 这次行动需要高度保密,只能依靠衣带诏这种隐秘的方式来传达最终的行动计划。
  5.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在重大决策过程中,高层有时会采用衣带诏的形式来确保秘密和效率。

请注意,《衣带诏》这一概念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是否被广泛使用,则需要依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研究进一步确认。

分词解释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dài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3 车轮胎:车~。外~。4 区域:地~。温~。5 佩戴,披挂:~孝。~剑。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8 含有,呈现:~电。~伤。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