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筒的拼音、解释、组词

讼筒的简介:

sòng tǒng
1.受纳诉状之竹筒。

  • AI解释

讼筒》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用于诉讼时用来书写状纸、投诉内容等文书用品的一种容器或工具,多为木制或其他材料制作,上面设有孔洞以便将书写好的诉状投入官府。它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法律程序的重视和对于民间申诉渠道的构建。

【详细解释】 1. 定义讼筒是一种古时百姓向衙门递交诉讼文书(如状纸)的地方。它不仅象征着司法程序的公开透明,也是平民百姓表达不满、伸冤诉苦的一种方式。 2. 用途与历史背景:在古代,百姓如果遇到不公或纠纷,可以直接将书写好的诉状投入讼筒中,这使得官员能够及时了解民情,处理民间事务。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司法公正的追求和对民众权益保护的努力。 3. 象征意义讼筒不仅是实际的物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制度上的象征,代表着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

【造句】 1. 古代百姓若想向上级告状,往往需要将诉状投进设置在官府门前的讼筒中。 2. 为了保证诉讼公正,官府特地设置了专门用来接受民众申诉的讼筒。 3. 在那个时代,老百姓想要打官司,只需将自己的诉求写成文字投入讼筒即可。 4.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百姓选择利用设置在政府门前的讼筒来寻求法律的帮助。 5. 古代中国的司法体系中包含了多种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方式,其中就包括使用讼筒这一工具。

分词解释

sòng

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2 争辨是非:争~。聚~纷纭。3 自责:自~。4 古同“颂”,颂扬。

tǒng

1 粗大的竹管。2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邮~。笔~。3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儿。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