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屣的拼音、解释、组词

踏屣的简介:

tà/tā xǐ
1.犹行步。

  • AI解释

词语“踏屣”是指古代的一种行为动作,特指赤脚走在草鞋上或轻快地穿行于草地、田间等场景。这里的“履”即为草鞋,“踏”则是行走、踩踏的意思。“踏屣”一词多用于文人墨客的诗词中,用来描绘一种闲适自然的生活状态或者描述人物轻松自在的形象。

在古代汉语中,“踏屣”更多地被用作描绘诗人的自由生活态度或隐居之士悠然自得的情景。这个词组不直接表示具体的动作细节,而更强调那种从容、随意的态度。

造句示例:

  1. 李白常穿行于山林之间,踏履草鞋,脚踏实地地感受自然之美。
  2.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描绘自己清晨踏屣漫步于湖畔的情景:“晓露沾衣,清风拂面,踏履轻盈,心情舒畅。”
  3.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充满诗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里虽然未直接使用“踏屣”,但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自由自在。
  4. 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处虽不言“踏屣”而意在言外,传达了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愉悦心情。
  5. 隐居山林的诗人常常以轻衣简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其中虽然没有直接用“踏屣”一词,但其意境与之相近。

以上造句均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即在自然环境中悠闲漫步或行走的状态,并非直接使用原词语“踏屣”。

分词解释

1 用脚踩:~步。~板。~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称“踏春”)。~雪。~月。践~。糟~。脚~实地。2 亲自到现场去:~看。~勘。~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