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表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表的简介:

cǎo biǎo
1.草拟章奏。 2.非正式的﹑预先填写的表格。

  • AI解释

草表》这个词,通常在古代文献中出现,是指草拟或起草的各种文书、文件或者简略的文字表述。这里的“草”有初稿、草稿的意思,“表”则是指一种文体,主要用于官员向皇帝陈述意见和请求等事项。因此,《草表》具体指的是撰写上奏朝廷的初步草案或意见书。

以下是关于《草表》的5个造句:

  1. 为了确保这封请愿信能顺利送达皇帝手中,他花了数日时间精心起草了一篇详细的《草表》,内容详实而恳切。
  2. 古代文人撰写奏疏时,往往先写《草表》,作为最终成文的参考和基础。
  3. 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考生在参加殿试前要向朝廷提交一份《草表》,用以展示其学识与见解。
  4. 他根据皇帝下达的旨意仔细斟酌后,为明日进呈的《草表》反复修改多遍。
  5. 虽然这并非正式文件,但在某些情况下,《草表》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讨论重要政策时,大臣们往往会先通过《草表》来交流初步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草表”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少见,通常用于历史或者古文研究等场景中。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