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干城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之干城的简介:

guó zhī gān chéng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 AI解释

国之干城》这个词语并非一个固定成语或俗语,但从其字面来看,“干”通常指“盾牌”,可以引申为保护、支撑的意思;而“城”自然指的是城市或者城墙。综合这些含义,在特定语境下,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国家的重要支柱或保障。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语更倾向于用作比喻性的表达,用来形象地描述那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人才或群体。这种人才或是能够为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精英;或是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如同国之栋梁,撑起国家的未来。

为了便于理解和使用,《国之干城》可以理解为“国家重要人才”的意思。接下来提供五个造句:

  1.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国之干城
  2. 在教育领域,优秀教师往往被看作是培养国之干城的基石。
  3. 科技创新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支撑,他们是真正的国之干城
  4.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每一位员工都应以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国之干城为目标。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更多这样的国之干城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

chéng

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