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建节的简介:

jiàn jié
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唐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后亦以指大将出镇。 2.树立节操。

  • AI解释

建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设立节度使,也就是在某个地区设置军事长官或行政长官。节度使通常负责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地方管理以及边疆防御等事务。随着历史的发展,“建节”逐渐泛指建立某种权力机构或者制度。

详细解释

  • 古代意义:最早出现在唐代,是朝廷在某地设置的具有较大职权的地方行政官职或军政长官。
  • 职责与权限:节度使拥有较大的军事和行政管理权,负责辖区内的治安、税收、兵役等事宜。有时也兼任地方上的安抚和招抚少数民族的工作。

造句

  1. 唐朝中期为了加强边防,在河北、河东等地设立了多个节度使的职位。
  2. 宋代在西南地区实施“分建节制”的政策,试图通过设立更多的节度使来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
  3. 这一制度使得各地方军政长官能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权力,但也导致了藩镇割据等政治问题。
  4. 由于节度使通常同时掌握行政与军事双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历史动乱埋下了隐患。
  5. 学者们研究建节制的原因时指出,这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分词解释

jiàn

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