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的拼音、解释、组词
息壤的简介:
xī rǎng
1.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 2.泛指泥土。 3.栖止之地。
1.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 2.泛指泥土。 3.栖止之地。
- AI解释
《息壤》这个词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特别是在《山海经》这部中国古籍中。根据记载,《息壤》是一种神土或神奇之物,据说是能自动生长、永不减少的土壤。在神话故事里,这种土壤常被看作是永生和富饶的象征。
详细解释
- 起源: 息壤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神话中。
- 功能: 它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不断地自我繁殖或生长,象征着永不匮乏、生生不息的状态。
- 文化意义: 在古代,它往往被赋予了非常正面的意义,是财富与繁荣的代名词。在一些传说中,它是用来帮助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物品。
造句
- 古人对于息壤十分向往,希望获得这样神奇的土壤能够带来无尽的富饶。
- 在那个时代,人们常常梦想着拥有息壤这样的神物,以此来保证家族永续繁荣。
- 这个故事讲述了英雄如何从天上得到了一块可以自给自足、永不减少的息壤。
- 传说中的息壤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大地带来生命的活力和财富。
- 息壤的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还寄托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无尽追求的愿望。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