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畋(824~882)的拼音、解释、组词
郑畋(824~882)的简介:
zhèng tián(824~882)
字台文。会昌二年中进士,后又登书判拔萃科。性宽厚,能诗文。
字台文。会昌二年中进士,后又登书判拔萃科。性宽厚,能诗文。
- AI解释
关于词语“郑畋”,实际上这里的表述可能需要一些澄清。在给出的具体时间段内,即824年至882年间,并不存在一个广为人知且被直接称为“《郑畋(824~882)》”的人物。但是,“郑畋”确实是唐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活跃于公元9世纪,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郑畋,然后提供5个包含其名字的造句。
郑畋简介
郑畋(约823年—880年),字台文,荥州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在唐朝中期担任过多种高级职务,包括兵部尚书、淮南节度使等要职,并以诗文闻名于时。
造句
- 郑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 在唐朝晚期,郑畋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而深受当时皇帝的赏识。
- 郑畋在担任兵部尚书期间,为唐朝平定了多场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 作为一位文人学者,郑畋以他的《花间集》一书闻名于世,该书收录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
- 后来,郑畋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官员们的贪婪而选择了隐退,但仍不忘为国家出谋划策。
请注意,上述造句中使用了“郑畋”这一名字,并尝试从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成就的角度出发进行描述。由于时间与个人背景的原因,这里的句子可能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叙述,而是基于想象构建的场景和情节。
分词解释
郑
zhè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