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宁远之战的简介:
níng/nìng yuǎn/yuàn zhī zhàn
明与后金之间的战役。天启年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掠关外各地,直逼宁远(今辽宁兴城)。1626年明守将袁崇焕率兵固守,并用巨炮击退后金军,努尔哈赤受重伤,退兵后病死。次年皇太极再攻宁远,又被击败。
明与后金之间的战役。天启年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掠关外各地,直逼宁远(今辽宁兴城)。1626年明守将袁崇焕率兵固守,并用巨炮击退后金军,努尔哈赤受重伤,退兵后病死。次年皇太极再攻宁远,又被击败。
- AI解释
《宁远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明朝末期。这场战役主要是指1626年(崇祯三年),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在宁远(今辽宁兴城)抵御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后金军队的一场战斗。此战是明朝和后金之间的一次关键性胜利,不仅使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防御能力得到了加强,也为之后的宁远关防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技术。
详细解释
- 时间:1626年(明崇祯三年)四月。
- 地点:中国东北部辽宁省兴城一带。
- 指挥者:袁崇焕。
- 参战方:
- 明朝一方:以宁远守备副将祖大寿为主力,加上袁崇焕的支援。
- 后金(清朝前身):努尔哈赤亲自率兵进攻。
战役背景
在明末时期,后金不断向明朝东北地区发起军事行动。1626年,努尔哈赤决定发动大规模攻势,以图攻占明朝在东北的重镇——宁远,进而威胁到北京的安全。
历史意义
此战虽未完全阻止努尔哈赤的大规模进攻,但袁崇焕和明军成功守住了宁远城,给努尔哈赤及其后金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这场战役也是明朝与后金之间长期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明朝抵抗的力量。
造句
- “宁远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斗争的胜利,更是明朝人民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精神象征。”
- “历史上,《宁远之战》被多次提及,作为民族精神与勇气的标志。”
- “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战役。”
- “通过《宁远之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明朝军队的实力和战略部署的重要性。”
- “《宁远之战》中的英勇事迹一直被后人传颂,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宁远之战》的历史重要性及其象征意义,同时也突出了这场战役在历史研究和个人成长教育方面的作用。
分词解释
宁
níng,nìng,zhù
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2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3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4 姓。
远
yuǎn,yuà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2 时间长:~古。~祖。长~。永~。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4 深奥:言近旨~。5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