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简介:

mín kě shǐ yóu zhī,bǔ kě shǐ zhī zhī
由:顺从;之: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老百姓只可以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 AI解释

这句出自古代儒家经典《论语·泰伯》,原文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里的“子”指的是孔子,这句话意味着统治者或领导者可以引导人民去做某事,但不应该让人民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后的道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质疑。

实际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说法在历史上引发了许多争议,因为它与现代民主、透明治理的原则相悖。但从古代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对民众心理的考虑——过度的信息披露可能会干扰秩序或产生不安定因素。然而,在今天的社会中,这样的理念显然不再适用,因为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被认为是进步的基础。

以下是五个使用该句子结构创造的例子:

  1. 在营销策略上,企业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产品或服务,但不必完全揭露产品的所有细节,以保留其神秘感。
  2. 教育孩子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适度地提供信息,并避免过多的解释可能导致的困惑。
  3. 作为领导者,在制定新政策之前,可以在小范围内试运行并收集反馈意见,而不是直接向全体成员公开所有细节以减少反对声。
  4.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保护客户数据安全,但不一定需要将所有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细节公之于众。
  5. 对于复杂的研究项目或创新产品,在它们被广泛接受之前,团队可以选择先进行内部测试和验证,而无需公开所有研发过程中的数据。

请注意,这里的解释是基于一种假设性的情境,实际情况中应当遵循现代价值观与法律原则。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yóu

1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4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5 凭借:~此可知。6 古同“犹”,尚且,还。7 古同“犹”,犹如,好像。8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