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葫芦的拼音、解释、组词
油葫芦的简介:
yóu hú lú
1.亦作"油壶卢"。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1.亦作"油壶卢"。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一种节肢昆虫。昆虫纲直翅目。形似蟋蟀而大,黑褐色,有油光。
2. 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套数中常用正曲之一。
《油葫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似乎并没有被收录在常见的现代汉语辞书中。不过,“油葫芦”在民间戏曲或传统说唱艺术中偶尔会提及,通常指的是某种乐器或者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但具体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详细解释
在传统的评书、相声等语言表演艺术中,“油葫芦”有时被用来指代一种类似琵琶的弦乐器。这类乐器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使用习惯。不过,这个词也可能具有其他含义或是在特定语境下的隐喻表达。
由于“油葫芦”的具体定义较少见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提供几个可能的用途及其解释:
- 比喻意义: “油葫芦”有时被用作形容某人或事物具有某种特殊吸引力、诱惑力。
- 特指某一特定情境下的名称: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油葫芦”可能是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概念。
造句
- 这个故事中的小角色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就像一把油葫芦一样,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 在传统的曲艺表演中,油葫芦的声音与二胡、笛子等乐器相互交织,为演出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 小明用他那把精心保养的油葫芦弹奏了一首悠扬的小调,仿佛能让人忘却烦恼。
- 他的声音如同油葫芦一般动听,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音乐的魔力之中。
- 在这场音乐会上,油葫芦与其他传统乐器一起演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油葫芦”可能具有的象征性或比喻意义进行的创作。如果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是某一艺术作品中遇到这个词语时,请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具体含义。
分词解释
油
yóu
1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2 用油或漆涂抹:~刷(①涂抹油、漆;②涂抹油、漆的刷子)。3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4 狡猾:~滑。
葫
hú
1 〔~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2 大蒜的别称。
芦
lú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