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佃权的拼音、解释、组词

永佃权的简介:

yǒng diàn/tián quán
1.旧法律名词。又叫田面权。农民租种地主土地或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低价出卖,依约取得永久使用其土地进行耕作的权利。永佃权一般可以继承﹑转租或出卖。在土地所有权转移时,一般不影响佃农的永佃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利用土地的物权。指一方支付租金,而于他人土地上为永久耕作或牧畜的权利。

《永佃权》是指一种传统的农业土地使用权,尤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存在。永佃权允许承租人长期拥有耕作土地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是可以继承和转让的。持有这种权利的人通常被称为“永佃户”。永佃制在古代中国曾较为普遍,尤其是在那些土地归国家或地主所有的情况下,农民通过缴纳一定的租金来获得使用权。

详细解释

  1. 定义:永佃权是一种允许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持续使用并从土地上获取收益的权利。
  2. 特点
  3. 长期性: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或长期有效,直到土地所有权变更等特殊情况下才会终止。
  4. 可继承性与转让性:永佃权不仅可以由承租人继承,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转让。
  5. 历史背景:在封建社会和某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内广泛存在。它反映了当时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以及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稳定而采取的一种产权安排方式。

造句

  1.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些地区的永佃权依然被保留下来。
  2. 村民张三拥有的永佃权意味着他可以安心耕种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3. 当地政府正考虑如何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逐步取消传统的永佃权制度。
  4. 在讨论农村改革时,专家们特别强调了如何合理处理好永佃权与现代产权观念之间的关系。
  5. 由于政策的调整,老李拥有的那块土地上的永佃权已经无法再被继承或转让。

分词解释

yǒng

1 水流长:“江之~矣”。2 久远:~远。~生。隽~。~昼(长昼)。~年(a.整年;b.长寿)。~诀。~志不忘。~垂不朽。3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diàn,tián

向地主或官府租种土地的农民:~户。~农。~客(晋代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东。

quán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2 有利的形势:主动~。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4 暂且,姑且:~且。5 秤锤:~衡。6 衡量,估计:~其轻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