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酋的拼音、解释、组词

氐酋的简介:

dī/dǐ qiú
1.氐族的首领。

  • AI解释

氐酋》词义详解

氐酋”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出现在中国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其中,“氐”指古代居住在中国西部及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酋”,在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部落或族群的首领。因此,“氐酋”指的是氐族的部落首领或贵族。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氐”的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他们活动于中国西北地区,后来逐步南迁至今天的四川、甘肃一带。
  2. 地位与权力:在古代的社会结构中,部落首领(酋长)通常掌握着一定区域的军事指挥权和政治决策权。他们在当地拥有较高的权威,并且是国家管理地方的重要力量。
  3. 文化影响:“氐酋”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政治领袖身份,还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

五个造句

  1. 在三国时期,许多氐酋成为汉朝政府的官员和将领,为国效力。
  2. 南北朝时,随着战乱不断,许多氐酋开始聚集自己的力量,形成新的政治势力。
  3. 汉末三国时期,各部落的首领(即“氐酋”)为了更好地保护本族利益,纷纷联合起来。
  4. 由于长期征战与融合,“氐酋”的文化逐渐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5. 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关于氐酋的故事和事迹,这反映了他们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氐酋”这一概念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意义。

分词解释

dī,dǐ

1 低;低下。后作“低”。《正字通•氏部》:“氐,與低同。”2 古代少数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分布在今西北一帶。《廣韻•齊韻》:“氐,氐、羌。”3 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四颗星。亦称天根。4 〔氐道〕古县名。汉置,在今甘肃省武山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