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举家的简介:

jǔ jiā/gū/jie
1.全家。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全家。【例】连续三天的假期,他们决定举家南下游玩。

1. 全家。《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王公举家悲恸,因不忍断了行修亲谊,回书还答,便有把幼女续婚之意。」

词语《举家》的详细解释

【释义】举家”是指整个家庭,或者所有家庭成员。它强调的是一个集体的概念,通常用于描述某个人或某个事件对整个家庭产生的影响或涉及范围。

【近义词】 - 全家 - 家庭全体 - 满门

【用法】举家”常用来表示全家人的共同感受、行动或反应。比如,当一个家庭成员获得了重要成就时,全家人可能会为之高兴;如果家中有人生病了,也可能是“举家忧虑”。

5个造句

  1. 例句: 小明今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他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我今天被录取了!”爸爸听后立刻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全家。(全家都为小明感到高兴)
  2. 例句: 老王退休那天,全家人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老王感慨地说:“这就是我的举家团聚时光。”**(表示全家人为此庆祝)
  3. 例句: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的原因,小李一家决定留在当地过年,不回老家了。“虽然不能回家乡,但举家欢聚一起也挺好的。”她笑着说。**(描述在非传统时间与地点团聚的家庭情景)
  4. 例句: 李奶奶去世后,全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中,连吃饭都吃得少了许多。这种情况下,举家悲痛的情绪弥漫了整个房间。**(表示家庭共同经历某种情感或状况的情景)
  5. 例句: “孩子今年高考成绩出来,我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小刘说,“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表现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喜悦的场景)

这些造句展示了“举家”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式,从庆祝喜事到面对悲伤,以及共度团聚时刻等场景。

分词解释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