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拔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举鼎拔山的简介:
jǔ dǐng bá shān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举得起宝鼎,拔得动高山。比喻力大无穷。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十七出: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1. 举得起宝鼎,拔得动高山。比喻力大无穷。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七出:「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举鼎拔山》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成语,形象地形容一个人力量巨大、勇猛无比。它的本义是形容大力士能够举起沉重的大鼎或搬起大山。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用来比喻人的力气特别大或者形容某人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解释
- 举鼎:将重物(如大鼎)提起。
- 拔山:能将高山拔起。
造句
- 尽管对手体格健壮,力量过人,但小李依然凭借过人的力气成功地将对方举起,就像传说中的大力士一般,《举鼎拔山》。
- 在这危急时刻,他像《举鼎拔山》的英雄一样,奋不顾身地救出了被压在废墟下的伤员。
- 他的力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举鼎拔山》,这种超乎常人的力气让人敬佩不已。
-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他展现了《举鼎拔山》的勇气和力量,成功地救出了被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
-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如同《举鼎拔山》般力挽狂澜。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举鼎拔山》常被用来赞美那些拥有超乎常人之力或勇气的人。
分词解释
举
jǔ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鼎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拔
bá
1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2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3 吸出:~毒。~火罐儿。4 选取,提升:提~。~擢。5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7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