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生的简介:

shū shēng
读书人:文弱书生|书生意气。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读书人。【例】他温文儒雅,谦恭有礼,是个典型的书生。

1. 读书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费长房传》:「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合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

2. 不通世务的迂儒。《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书生》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代那些致力于学习、读书,以学问为业的人。它不仅指的是一个职业或身份上的标签,更深层次地代表了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和生活方式:勤奋好学、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知识与真理。

详细解释

  • 书生:泛指那些专注于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多用来形容读书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且尚未入仕的文人。在古代社会中,“书生”常被视为文雅、博学的形象代表,其形象往往与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相联系。
  • 词义扩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生”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现代语境下,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那些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人。

造句

  1. “在那个闭塞的小镇上,这位书生凭借着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2. “他自幼便立志成为一个真正的书生,希望通过学问来改变命运。”
  3. “这本古籍是古代书生精心收藏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4. “尽管身处繁华都市,我仍希望保持一个书生的清雅之气。”
  5.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更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位真正的书生,始终以传播知识为己任。”

以上句子不仅展示了“书生”这一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也反映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追求。

分词解释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