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的拼音、解释、组词
劳动教养的简介:
láo dòng jiào/jiāo yǎng
我国对违反法纪而又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对他们采取劳动生产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帮助他们学习劳动生产技术,树立爱国守法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简称劳教。
我国对违反法纪而又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对他们采取劳动生产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帮助他们学习劳动生产技术,树立爱国守法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简称劳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陆地区对违法但又不构成刑责,或不需给予刑事处罚的违法罪犯和少年犯,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关于“劳动教养”这个词,需要先说明一点,它自2013年起在我国已被废除。根据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劳动教养”的制度在2013年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方案中被取消,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进行了替代性措施的完善。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讨论“劳动教养”已无实际意义,以下内容仅提供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介绍。
词语解释
“劳动教养”曾经是指一种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采取的强制性教育措施。这种制度主要用于针对那些不适合通过刑事手段处理的行为,如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劳动教养人员会被要求参加一定时长的劳动改造,并接受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造句
- 过去,许多地方会因为一些违法行为而采取劳动教养措施,但现在已经不再实行了。
- 虽然现在没有所谓的劳动教养制度了,但是社区矫正等新型机制已经能够有效解决类似问题。
- 劳动教养的废除标志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 尽管“劳动教养”一词已不复存在,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对违法行为者的教育与改造的理念仍在持续发展中。
- 随着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意识提高,“劳动教养”制度的取消是必然趋势。
请注意,以上内容主要是基于“劳动教养”的历史背景以及废除后的新机制进行解释,旨在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
分词解释
劳
láo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6 姓。
动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养
yǎng
1 抚育,供给生活品:~育。赡~。抚~。~家。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花。~殖。3 生育,生小孩儿。4 抚养的(非亲生的):~子。~父。~母。5 教育,训练:培~。教~。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病。~心。~性。休~。营~。~精蓄锐。7 保护修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