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的拼音、解释、组词

榆关的简介:

yú guān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 2.即古海关。古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3.泛指北方边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唐.高适〈燕歌行〉:「????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元.迺贤〈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诗二首之二:「征人七月渡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榆关》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中国的山海关。在古代,“榆关”和“山海关”是同一个地方的称呼,在不同文献或历史记载中可能会交替使用。

详细解释

  1.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东北部,北踞燕山南麓,南临渤海,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2. 历史文化意义:“榆关”之名源于此地曾广泛种植榆树,且作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塞,在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内地与东北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抵御外敌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
  3. 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在古诗词中,“榆关”常被用来描绘边塞的景象或表达思乡之情。

造句

  1. 明代诗人李攀龙曾写道:“榆关外,万里长城起高楼。”这句话描绘了榆关之外,长城延伸至远方的画面。
  2. 清朝文人纳兰性德在词作中提到:“榆关何处,燕山云树秋生。”用“榆关”和“燕山”的地名,来营造一种思乡愁绪。
  3. 在《红楼梦》一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榆关已过,但见长城如龙盘绕,气势磅礴。”这句话描绘了经过榆关后所见到的长城景色。
  4. “当年卢沟桥畔战事起,榆关以东烽火连天”,这里的榆关,用来指代战争期间的边塞景象。
  5. “榆关一去几多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虽然将“榆关”用于表达空间上的距离感,但实际上仍体现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关于《榆关》这个词的解释及造句示例。请注意,这些句子主要用于说明词义的应用,并不完全符合古代文人的真实用语风格。

分词解释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2 姓。

guān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2 拘禁:~押。~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