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仓的拼音、解释、组词

京仓的简介:

jīng cāng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贮存米粟的大仓库。《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2. 清代设于北京的十三个粮仓,分设在朝阳等门内外。

关于“京仓”这一词语,需要说明的是,在标准汉语中,并未直接找到“京仓”作为一个完整词汇的确切定义。通常,“京仓”可能是对某个特定语境或历史背景下的描述。“京”指的是京城、北京;而“仓”则是仓库、储藏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指为供应宫廷或京城物资而设立的仓库。

详细解释:

  • 概念范围:通常用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中,特指用于储存皇家物资、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地方。
  • 功能作用:保障皇室和京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供给;在军事上可以紧急调动,作为储备之用。

造句示例:

  1. 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朝曾在京仓周围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2. 这次粮食歉收,多亏有京仓里的存粮,才未造成大规模饥荒。
  3. 在古代,京仓不仅是皇家物资储备的地方,还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4. 京仓内不仅储藏着各种物资和粮食,还备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财政支持。
  5. 历史上的京仓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建,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满足京城的需求。

请注意,上述造句是基于“京仓”可能的含义进行构想,并非出自真实的文献记载。在实际使用中,请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cāng

1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粮~。~储。~房。2 匆忙。也作“~猝”。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