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捻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倒捻子的简介:

dǎo/dào niǎn/niē zǐ
1.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亦写作"倒捻子"。

  • AI解释

倒捻子》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是指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或动作的名称。它通常用在戏曲、武术表演或民间艺术中,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动作或技巧。这一名称来源于古代,具体含义和用途往往需要结合其使用语境来解释。

详细解释

  1. 动作特点:《倒捻子》是一种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常以手指或手腕为轴心做连续的旋转动作,表现出一种灵巧与力量的完美融合。在戏曲表演中,它被用于展示演员的手部技巧和身段变化。
  2. 应用场合:该动作主要应用于京剧、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中的人物表演,也常见于武术套路或民间舞蹈中。

造句

  1. 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在舞台上优雅地展示了倒捻子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2. 小明练习了许久,终于能够流畅地完成《倒捻子》,他在朋友面前表演时显得自信满满。
  3. 武术比赛中,选手们运用各种技巧,包括《倒捻子》等动作,展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和力量。
  4. 他是一位出色的京剧演员,在《贵妃醉酒》中,他精准地完成了所有的舞蹈动作,包括《倒捻子》,赢得了满堂彩。
  5. 每次看完河北梆子剧团的表演,李阿姨都会被那精妙绝伦的《倒捻子》动作所吸引,赞叹不已。

以上是关于《倒捻子》的一些解释和造句。需要注意的是,“倒捻子”这一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非现代汉语中常用词汇,因此在日常语言交流中较少直接使用。

分词解释

dǎo,dào

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niǎn,niē

1 用手指搓转(zhuàn ):~麻绳。2 搓成的条状物:灯~儿。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