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知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伯玉知非的简介:
bó yù zhī fēi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AI解释
《伯玉知非》是成语的一种,它来源于古代典籍,《庄子·让王》中提到:“颜回年二十九岁而孔子谓之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颜回曰:‘回闻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曰:‘对,昔者吾友伯玉,年五十而有宿疾,闻一以知十,再言而纳之矣。’”这里的“伯玉”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或朋友,在这段话中,主要是赞扬了颜回和伯玉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的精神。
根据这段典故,“伯玉知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能从自己的过失中认识错误,并且迅速地改正过来。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积极改进的态度,是一种正面、积极向上的品质。
以下是五个使用“伯玉知非”的造句:
- 小王这次因为工作疏忽而犯了错,但他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展现了“伯玉知非”的精神。
- 领导在会上强调了“伯玉知非”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面对错误,并从中学习成长。
- 老张年纪大了还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真是真正的“伯玉知非”。
- 小李虽然初入职场犯了一些小错误,但他能虚心接受批评并改正,表现出了“伯玉知非”的态度。
- 在团队会议中,他提出了自己在项目执行中的失误,并表示会吸取教训、改进方法,这种行为正体现了“伯玉知非”的精神。
分词解释
伯
bó,bǎi,bà
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父。~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6 姓。
玉
yù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3 姓。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