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自若的拼音、解释、组词

从容自若的简介:

cóng róng zì ruò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从容不迫」。见「从容不迫」条。

2. 此处所列为「从容不迫」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之上。庄子曰:「儵鱼2>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3>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4>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解〕 (1) 梁:河上的桥梁。 (2) 儵鱼:即「鯈鱼」,或称「白鯈」。产于淡水,身体狭长,背淡黑色,腹白,鳞细。清.卢文弨曰:「儵,当作鯈,注同。」儵,在此音ㄔㄡˊ。 (3) 安知:如何知道。 (4) 固:当然。 (5) 循其本:回到原来的问题点。

3. 此处所列为「从容不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庄子.秋水》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到有一天庄子和惠子来到水边游览。庄子看到了水中的鱼在那儿游来游去,不由得说:「鯈鱼出游从容,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在旁很不以为然,就说了:「你又不是鱼,你怎会知道鱼快不快乐?」庄子也不服输,就顶了回去:「你也不是我庄子,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于是一场举世闻名的「庄惠之辩」由此展开。在这故事中,庄子所说的「鯈鱼出游从容」的「从容」就是悠闲自得的意思,也就是「不迫」、不紧张、不慌忙的意思。后来把「从容」和「不迫」结合起来,就成了「从容不迫」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沉著镇定不慌张。

1. 沉著镇定,不动声色。《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词义与释义

从容自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复杂局面时,依然能够保持镇定、不慌张的态度和状态。它传达出一种临危不乱、态度冷静的能力。

  • 从容:指的是行动或举止舒缓而不急迫。
  • 自若:意思是自己如常,没有改变常态。

造句

  1. 在台风即将登陆的紧急情况下,他仍然能从容自若地指挥着救灾工作。
  2. 面对突然爆发的火灾,消防队长表现得非常从容自若,迅速而有序地进行了灭火和疏散。
  3. 虽然情况十分危急,但小李老师依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确保了学生安全撤离。
  4.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这位老教授总能以从容自若的态度处理各种事务。
  5. 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尽管队友们情绪激动,但他仍能表现得从容自若,最终带领球队取得了胜利。

分词解释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róng

1 包含,盛(chéng):~器。~量(liàng )。~积。~纳。无地自~。2 对人度量大:~忍。宽~。3 让,允许:~让。不~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止。~颜。~光。~貌。仪~。军~。市~。阵~。姿~。5 或许,也许:~或。6 姓。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