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刀笔吏的简介:

dāo bǐ lì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刀笔吏》的详细解释

刀笔吏”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具有较为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这个词通常指那些负责起草文书、记录法律条文或处理行政文件的官吏。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这些官员往往被视为地位较低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解释分项:

  1. “刀笔”:据史料记载,“刀笔”原本是指古代书吏用以修改文字的小刀和毛笔。“笔”用来书写,而“刀”则用于在写错或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正。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指代这些从事文书工作的官员。

  2. “吏”:这个字在中国古代官方体系中是常见的官职通称之一,泛指所有级别较低的行政官员。“刀笔吏”特指其中那些主要负责书写和记录职责的人员。

  3. “职能”:“刀笔吏”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草拟法令、文书往来以及档案管理等。他们通常隶属于各级政府机构,在司法和行政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刀笔吏”因其特殊的专业技能而受到一定尊重,但同时也常被用作贬义词,暗示其地位不高或官职卑微。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刀笔吏”的形象多为正面或者带有讽刺意味的角色。

五个造句

  1. 古代的《刀笔吏》虽然职位不高,但却掌握着不少重要的文书工作。
  2. 在那个年代,《刀笔吏》们不仅要负责书写各种官府文件,还要保证其准确性与合法性。
  3. 李先生曾是地方上的《刀笔吏》,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官员。
  4. 虽然只是小小的《刀笔吏》,但他却在文书工作中尽心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5. 这次朝廷的改革旨在提高《刀笔吏》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

分词解释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