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诸同好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诸同好的简介:
gōng zhū tóng hào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将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对同样爱好者公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他那位夫人,一向本来已是公诸同好,作为谋差门路的。
1. 将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对同样爱好者公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他那位夫人,一向本来已是公诸同好,作为谋差门路的。」
词语释义
公诸同好(gōng zhū tóng hào)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将个人所珍视或发现的事物、知识等公开与他人分享,使有共同兴趣的人一同欣赏或讨论。这里的“公”是指公开发表,“诸”是用于指代多个对象的连词,“同好”则是指对某事物有相同爱好或共同兴趣的人。
例句
- 在古籍爱好者论坛上,他经常将自己收集到的珍贵文献资料公诸同好,希望能与更多人共享这段历史。
- 这次展览汇集了多位画家的作品,其中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公诸同好的艺术家们。
- 作为植物学家,他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拍摄的珍稀植物照片,借此公诸同好,促进知识交流。
- 在文学研究会上,他主动将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公诸同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与学者们共同探讨。
- 博物馆定期举办讲座和展览活动,旨在让公众了解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将馆藏文物信息公诸同好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到,“公诸同好”不仅强调了分享的无私精神,还包含了一种积极促进交流、增进理解的目的。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诸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