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元的简介:
shàng/shǎng yuán
①节日名。俗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其夜为上元夜,也叫“元宵”。②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并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①节日名。俗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其夜为上元夜,也叫“元宵”。②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并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传统节庆之一。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天,民间习惯通宵张灯,供人观赏,并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等活动。更以吃元宵、年糕、饺子等,象征阖家团圆、生活美满。【例】每年上元,爸妈都会带我们到灯会现场看花灯猜灯谜。 △灯节、上元节、元宵、元宵节
1.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
2.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
3. 年号:(1)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74~676)(2)唐朝肃宗的年号。(西元760~762)
《上元》在古代常用来指正月十五日,即中国的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赏灯、吃汤圆、猜灯谜等,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详细解释
-
上元:通常特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又称“元夜”、“元夕”。此夜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古代文献中,“上元”一词有时也泛指灯会或庆祝活动的高峰时期。
-
习俗与文化意义:上元节不仅是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展示平台,如花灯制作、舞龙舞狮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活动。此外,这一天还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全家团圆。
造句
- 上元佳节之际,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欢天喜地地猜测着各种谜语。
- 这个传统节日——上元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家庭温情。
- 每到上元之夜,公园里都会举办大型灯会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 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上元佳节,小明决定亲手为家人做一锅香甜可口的汤圆。
- 上元之日,人们不仅会在街头巷尾欣赏各种花灯,还会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共度美好时光。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元
yuán
1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3 同“圆”。4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代。~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