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两寿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节两寿的简介:

sān jié liǎng shòu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AI解释

三节两寿》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成语,它特指中秋节、春节以及端午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和两个生日(即一个人的出生日期)。需要注意的是,“三节两寿”并非正式成文的成语,而是在民俗文化中的约定俗成的说法。这一说法反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重要日子特别是自然节气与个人生命的重要性的重视。

解释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有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 生日:个人或家人的出生日期。

造句

  1. 每年到了“三节两寿”,妈妈都会准备特别的菜肴给家人。
  2. 尽管公司放假了,他还是决定在中秋节那天去探望父亲。
  3.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每年春节和中秋我们都尽量回家团聚。
  4. 即使再忙,我也要抽空陪孩子过端午节,让他感受到家人的爱。
  5. 这次出差正好赶上妈妈的生日,我提前准备了一束花来庆祝。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寿

shòu

1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2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3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4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5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