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政权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三制政权的简介:

sān sān zhì zhèng quán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建立三三制政权,对于夺取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 AI解释

《三三制政权》这个词汇来源于中国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实行的一种政权形式。它是指在政府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如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旨在实现广泛的民主联合。

详细解释

三三制政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而提出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这种方式强调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与平衡,通过选举或其他形式确定每个群体在政府中的代表比例,从而构建一个包容性强、民主程度高的权力结构。

造句

  1. 在抗日战争期间,各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有效地团结了广泛的爱国力量。
  2. 为了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一些地方尝试借鉴三三制政权的理念来改进基层政府组织形式。
  3. 历史研究者认为,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施民主原则的一个重要案例。
  4. 这种基于三三制政权模式构建的抗日根据地政府,不仅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也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5.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学习它所体现的合作精神和广泛的民意基础,还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quán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2 有利的形势:主动~。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4 暂且,姑且:~且。5 秤锤:~衡。6 衡量,估计:~其轻重。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