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锡克教的简介:

xī kè jiào/jiāo
印度锡克族的宗教。16世纪由那纳克创立。主要经典为《格兰特·沙希卜》。主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偶像崇拜、烦琐礼仪、苦行和消极遁世的态度。主要分布于旁遮普邦等地。近百年来还传播到东非以及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流行于印度部分地区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湿奴虔诚派发展而来,西元十五世纪后期由那纳克创建。接受印度教关于轮回、业报和解脱的教义,认为神是独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无所不在、无形象。该教坚持信徒共餐,开办祖师灶,否认印度教种姓制度,信徒自称为祖师的门徒。该教最隆重的节日是三、四月间的拜萨哈节。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锡克教》是一个源自印度次大陆的宗教,其正式名称为“圣门”或“至道”,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起源于15世纪中叶左右,在印度旁遮普邦地区形成,由纳纳克创立。锡克教徒认为,宇宙中只存在唯一的真神,并通过个人修行、保持正直和慈悲的行为以及在社群服务中的参与来追求灵性。

详细解释

  • 创始人:第1代祖师为尼甘德·辛格(Nanak Dev Ji),通常被称为“纳纳克·瓦拉”或“Guru Nanak”,他创立了锡克教的基本理念。
  • 核心信仰
  • “Ek Onkar”(唯一的神)是其最著名的口号,强调对唯一真神的信仰。
  • 遵循5K原则:头发、短裤(kachera)、刀(kirpan)、长发和未染色的胡须(kesh)被视为锡克教徒不可改变的传统标志。
  • 宗教经典:主要经典包括《古兰经》(Guru Granth Sahib),它不仅记载了尼甘德·辛格和其他九位祖师的话语,还收录了一些来自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作者的作品。

造句

  1. 在印度旁遮普邦,锡克教徒们常常身着传统的五K服装,表达对宗教传统的尊重。
  2. 吉特(Guru)是锡克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指导者或精神导师,历史上共有十位被正式承认的祖师。
  3. 由于遵循严格的戒律和行为准则,许多年轻锡克男性在成人礼上会选择佩戴刀具作为第五个“K”。
  4. 阿姆利则金庙(Amritsar Golden Temple)不仅是印度最著名的朝圣地之一,也是全世界锡克教徒的精神中心。
  5. 跟随锡克教的信仰和教导,个人不仅需要追求内心的和平与正义,还要在社会中积极行善。

分词解释

1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焊~。~矿。~石。~纸。~箔。2 赏赐:~命。~赉。3 姓。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