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刀的拼音、解释、组词
铡刀的简介:
zhá dāo
1.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1.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用来切割东西的工具。将刀安置在底槽上,其中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铡刀》一词在中文中通常用来指代一种传统农具或刑具。其形状呈长方形,上端有刃口,主要用于割断植物或其他物体。由于它的外形和功能特点,它也被古代作为行刑工具使用,常用于处决犯人。
详细解释
- 结构与形态:铡刀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上方的刀刃和下方固定在木架上的刀座。两侧有把手,操作时通过上下移动来实现切割。
- 历史与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铡刀不仅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一部分,也是执行死刑的一种刑具,象征着公正而严厉的法律执行。
- 使用场景:除了农业用途外,在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中也会使用到它。
造句
- 古代的惩治手段十分严酷,犯罪者可能会被送上木架,接受一刀斩首的惩罚。
- 在那个时代,农民们常用铡刀来处理那些长势过旺或难以利用的庄稼。
-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被误认为是贼,在他即将被处决时,人们发现了真相,他的死只是一场误会。
- 古代的法律中有一种说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里的“刀”就是指类似铡刀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刑具。
- 尽管现代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工具来执行死刑,但铡刀仍然被用作传统节日装饰的一部分,以此提醒人们珍视生命。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