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瘁鞠躬的拼音、解释、组词
尽瘁鞠躬的简介:
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鞠躬:恭敬、谨慎。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鞠躬尽瘁」。见「鞠躬尽瘁」条。
2. 此处所列为「鞠躬尽瘁」之典源,提供参考。 1、「鞠躬」:《论语.乡党》1>入公门,鞠躬2>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3>,行不履阈4>。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2) 鞠躬︰弯腰行礼,此指恭敬谨慎的样子。 (3) 中门:门的中央。 (4) 阈:音ㄩˋ,门槛。 2、「尽瘁」:《诗经.小雅.北山》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2>居息,或尽瘁3>事国,或息偃4>在床,或不已于行5>。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2) 燕燕︰悠闲的样子。燕,音|ㄢˋ。 (3) 尽瘁:竭尽心力,乃至于劳病。 (4) 偃:音|ㄢˇ,仰卧。 (5) 不已于行:在路上不停的奔走。已,止。行,音ㄏㄤˊ,道路。〔参考资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引)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 此处所列为「鞠躬尽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鞠躬尽瘁」系由「鞠躬」及「尽瘁」二语组合而成。「鞠躬」见于《论语.乡党》,文中叙述孔子在进入君门的时候,态度很恭谨,仿佛国君的门容不下他的样子。他不站在门的中央,走路时不踏上门槛。「尽瘁」则见于《诗经.小雅.北山》,诗歌内容是行役者对国君分配劳役不均所发出的感叹。文中说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却因为尽力于国事乃至于生病;有些人每天过著高枕无忧的日子,但有些人却必须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鞠躬尽瘁」,用来表达恭谨戒慎,不辞劳病地贡献心力。在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考察了当时的局势环境后,认为以他的能力,以及许多未能预料的演变,都不足以能够抵抗强敌。尽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只求竭尽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实就是现在常用的「鞠躬尽瘁」的意思。
1. 竭尽心力,报效国家。《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投笔记.班超中选》:「念儒臣不习武功,凭笔舌尽瘁鞠躬,身犹转蓬。」
词语“尽瘁鞠躬”由两个部分组成:“尽瘁”与“鞠躬”。这里可能需要对词语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其更符合传统的汉语表达习惯,因为单独使用“尽瘁鞠躬”并不常见。我假设您想说的是“尽瘁鞠躬”或者将“鞠躬”替换为与其意思相近的词如“尽瘁尽力”,以便能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
- 尽瘁(jìn cuì):表示竭尽心力、勤勉工作,直至非常劳累。
- 鞠躬(jū gōng):比喻尽力效劳或尽心尽力做某事。在古代常用于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恭敬。
将两个词结合起来,可能的意思是指某人为了某一目标或任务而尽心尽力地工作直至极度劳累,并且体现了极大的敬业精神或奉献态度。不过,这种组合词并不常见,我们通常会用“鞠躬尽瘁”这样的成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造句
- 王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敬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无数的汗水。
- 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所有救援人员都表现出鞠躬尽瘁的精神,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只为尽早救助被困群众。
- 他为了完成这个科研项目,鞠躬尽瘁,经常加班到深夜,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 作为一名村干部,老李总是鞠躬尽瘁,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深受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们鞠躬尽瘁,坚守在一线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
这些句子展示了“鞠躬尽瘁”这一成语的用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