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广文的简介:

guǎng/ān wén
1.宽厚的文德。 2."广文先生"的简称。指唐郑虔。 3."广文先生"的简称。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4."广文馆"的简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广大宽厚的文德。《商君书.徕民》:「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2. 人名。指唐朝郑虔。《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郑虔传》:「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唐.杜牧.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维犬图书共一船。」

3. 明、清时对教授、教官的别称。《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妾前以四金寄广文,以复名在案。」

4. 广文馆的简称。唐代国子监下七学之一。《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广文馆,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

广文》这个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并不常见,通常“广文”可能与教育或者学者相关的称谓有关。根据字面解析,“广文”可以理解为“宽广的文章”,但这个解释并不十分准确。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广文”最常被用来指代一种专门教授儒家经典或进行文学创作的教学职位。

详细解释:

在古代,特别是在唐代至明清时期,“广文先生”是一个常见的称谓,通常指的是负责教授《礼记·曲礼》中所列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书”与“数”的官员或学者。这一职位不仅涉及到教育工作,还意味着持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

造句:

  1. 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寄居于广文馆,专心研读儒家经典。
  2. 广文先生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学生们精神上的导师和引导者。
  3. 尽管职位名称为“广文”,但这些学者们实际上在教育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4. 在古代,要想成为广文馆的学生,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问基础,更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5. 广文先生不仅仅教授学生们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传授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广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其古代含义进行的解读。如果“广文”出现在其他语境或文献中,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证其具体含义。

分词解释

广

guǎng,ān,yǎn

1 指面积、范围宽阔,与“狭”相对:宽~。~博。~义。~漠。~袤(东西称“广”,南北称“袤”,指土地面积)。~厦。2 多:大庭~众。3 扩大,扩充:推~。~开言路。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