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拼音、解释、组词
姜子牙的简介:
jiāng zǐ yá
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又称“姜太公”。名尚,传封于吕,又称“吕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王斗智、斗法、斗力,终于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
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又称“姜太公”。名尚,传封于吕,又称“吕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王斗智、斗法、斗力,终于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姜子牙》一词主要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人物,以及基于其形象或故事所构建的文化符号。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化中,“姜子牙”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姜姓大贤者,他在中国神话及历史传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姜子牙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协助周文王、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后世的文化作品和民间故事中,姜子牙的形象被赋予了诸多神奇色彩,常与长寿、智慧等象征联系在一起。
以下是五个使用“姜子牙”这一词语的造句:
- 《姜子牙》这部电影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展现了姜子牙智勇双全的形象。
- 在古代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封神演义》将姜子牙塑造成一个谋略深邃、智慧超群的人物。
- 每当谈到长寿和智慧时,人们总是会想起那位传说中的“姜子牙”。
- 电视剧《封神榜》里的姜子牙,是许多人心目中智慧与正义的化身。
- 姜子牙的故事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却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贤能之士的极大重视。
请注意,“姜子牙”在现代也有被用作人物名字或作为某种精神象征使用的情况。
分词解释
姜
jiāng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生~。~汤。2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牙
yá
1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2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3 特指象牙:~雕。4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