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巇的拼音、解释、组词
抵巇的简介:
dǐ xī
1.《鬼谷子.抵巇》:"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陶弘景题注:"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系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后用"抵巇"以指钻营。 2.亦作"抵?"。攻讦,攻击。
1.《鬼谷子.抵巇》:"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陶弘景题注:"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系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后用"抵巇"以指钻营。 2.亦作"抵?"。攻讦,攻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乘其间隙,利用机会。即钻营。唐.韩愈〈释言〉:「弱于才而腐于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抵巇》详解
抵巇(dǐ xī)
“抵巇”一词出自《老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化解矛盾或消除隐患。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解释:
- 字面意义:
- “抵”在这里是阻止、对抗的意思。
-
“巇”,指地面上的裂痕、缝隙或者不平的地方。
-
引申义:
-
扩展到比喻意义上,“抵巇”可以用来形容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即在问题出现初期就采取措施避免其发展成更大的冲突或危机。这与“防微杜渐”的意思相近。
-
哲学意义:
- 在《老子》的语境中,它可能还暗含着一个观点——通过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和解决矛盾、分歧,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5个造句
- 公司内部常常会有不同部门之间的摩擦,作为领导,我们要学会抵巇,及时沟通协调,防止问题升级。
- 在人际关系中遇到误解时,及时进行有效沟通是抵巇的好方法。
-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组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和消除,这就是“抵巇”的实践。
- 面对社会矛盾,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也是在做“抵巇”。
- 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抵巇”的一种体现,它能帮助企业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团结、和谐的氛围。
这些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如何运用“抵巇”这一概念来解决问题和矛盾,从而维护社会或组织中的和谐与稳定。
分词解释
抵
dǐ
1 挡,拒,用力对撑着:~挡。~制。~抗。~赖。2 顶撞,冲突,矛盾:~触。3 代替,相当,顶替:~押。~偿。~充。~还(huán )。4 到达:~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