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的拼音、解释、组词

形而上的简介:

xíng ér shàng/shǎng
1.亦省作"形上"。 2.无形;抽象。 3.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超乎形体之外者,即超经验界或本体界的事物。相对于形而下而言。《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简称为「形上」。

形而上》,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后经西方哲学家的诠释和传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使用。它主要用来指代超越现实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抽象概念或理想状态等。

详细解释

  • 形而上:通常指的是探讨存在的本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为何存在的学科。
  • 形而上:具体而言,它是对“形而下”(即现实的、物理世界的)的一种超越。它涉及的是哲学上的抽象思考,如宇宙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等非直接经验的内容。

造句

  1. 人类对于形而上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现代科学家都在尝试理解这个领域的秘密。
  2.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作品来表达他们对形而上世界的感悟和想象。
  3.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反映了对形而上问题的关注。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物理学家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与理论探讨,这些都是在探索形而上的领域。
  5. 哲学课程往往涉及很多形而上学的话题,包括时间、自由意志等问题。

这些句子展示了《形而上》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希望这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表达思想或观点。

分词解释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