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午线的简介:
zǐ wǔ xiàn
又称“经线”。子午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又称“经线”。子午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连接南北极端的假想线。子、午在中国分别代表正北与正南的方位,故连接这两个方位的线称为「子午线」。【例】子午线是划分时区的主要依据。 △经线
1. 通过正北、正南,以及天顶的经线。一天当中太阳分别在中午(午时)与半夜(子时)两次通过此线。
词语解释
子午线,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 地理学中的定义:
- 地理学上,子午线通常指通过地球球心并与赤道垂直的半个大圆。例如,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是地球上的一条重要子午线。
-
它也常用来形容特定的纬度或经度线,用来划分地球表面。
-
气象学中的定义:
-
在气象学中,子午线可能被用作一条路径或者参考线来追踪天气变化。例如,一些研究会以某一固定的子午线作为观测点。
-
军事与导航的定义:
-
军事和航海领域常用“子午线”指代经度线或特定方向上的位置,用于精确定位、导航等。
-
心理学与社会学中的隐喻:
- 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子午线”可能用来比喻某种社会文化分界线。例如在描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概念。
造句
-
“科学研究需要精确的测量,就如同绘制地球上的经度与纬度子午线一样重要。”
-
“每天早上,我都会沿着东经103°这条虚拟的子午线,开始新的一天。”
-
“在地图上,我们常常以零度经线为基准,就像时间中的子午线那样划分全球的不同区域和时区。”
-
“他们俩之间的矛盾,仿佛一条无形的子午线将他们的世界分割开来。”
-
“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特定的地理子午线来监测气候变迁的影响。”
分词解释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午
wǔ
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2 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3 古同“忤”、“迕”,逆,背。
线
xiàn
1 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丝~。棉~。~圈。~材。~绳。2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直~。曲~。~条。3 像线的东西:光~。视~。~索(➊事情的头绪或门径;➋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战~。生命~。4 量词,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