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的拼音、解释、组词

鼎足而立的简介:

dǐng zú ér lì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亦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1.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例】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1.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词语详解

鼎足而立

  • 释义: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一种比喻手法,用来描述三方面力量或势力处于平衡、相对等的状态。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形容三个相互独立又彼此抗衡的力量并存。
  • 出处: 最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原句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即曹操)耳。”后世有人将其引申为“鼎足而立”。
  • 用法: 通常用于描述三个主体在某个领域或问题上呈现出相对均势的情况。

造句

  1.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形成了鼎足而立的格局,各据一方,互不相让。
  2. 某些地区存在三家开发商竞争的局面,他们就像鼎足而立一样,在市场上各自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3. 教育领域也有不少项目由三个部门共同推进,这三个机构鼎足而立,互相支持,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4.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美国、欧洲联盟和中国三国之间形成了类似“鼎足而立”的态势,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这个城市的三家医院实力相当,各自都在不同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些例子展示了“鼎足而立”这一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

分词解释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4 完全:~以。~色。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6 增益:以昼~夜。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